脚下无小事:那些被我们忽视的防滑细节

前几天在超市生鲜区,亲眼看见一位老太太踩到水渍差点滑倒,幸亏她及时抓住了货架。当时我就在想,这种"平地摔"的意外,其实只要稍微注意点地面防滑,十有八九都能避免。说来惭愧,我自己去年冬天也在结冰的台阶上表演过"四脚朝天",尾椎骨疼了整整两周。

防滑这事,真不是小题大做

你可能觉得我在危言耸听。但据我观察,大多数人对待地面防滑的态度,就跟对待手机钢化膜似的——等屏幕摔碎了才后悔没贴膜。我家楼下那家网红餐厅,装修得那叫一个精致,可偏偏选了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。开业不到三个月,就见过至少五起顾客滑倒的尴尬场面。老板后来灰溜溜地在门口贴了"小心地滑"的警示牌,要我说,这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嘛。

其实防滑处理就跟戴口罩一个道理。疫情没来时觉得矫情,等真中招了才明白预防的重要性。我有个做建材生意的朋友说得特别实在:"你们买瓷砖时盯着花色价钱看半天,怎么就不问问防滑系数?"这话真是一针见血。

那些意想不到的"滑铁卢"

说到容易打滑的地方,浴室绝对能排进前三。去年给我爸妈装修老房子,特意在淋浴区铺了防滑垫。结果老爷子倔得很,非说"踩上去扎脚",偷偷给撤了。得,没过俩月就在洗澡时摔了个屁股蹲,现在倒是主动要求把防滑垫铺回去。这大概就是所谓的"吃一堑长一智"吧。

厨房也是个重灾区。记得有回我在家煎牛排,油星子溅得到处都是。当时忙着翻面没及时擦,转身就踩到油渍滑了个趔趄,差点把平底锅甩出去。现在厨房地砖宁愿选那种带磨砂纹路的,虽然清洁起来费点劲,但总比玩"厨房滑冰"强。

最要命的是雨天的人行道。某些地砖沾了水简直比溜冰场还滑,特别是那种表面抛光的石材。我有次穿着皮鞋在这种路上走,每步都像在跳探戈,最后不得不扶着围墙慢慢挪。后来学乖了,雨天出门就穿鞋底纹路深的运动鞋。

防滑妙招比你想的简单

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要问:总不能把家里全铺成防滑地垫吧?其实日常防滑真没这么复杂。几个小妙招就挺管用:

首先,旧袜子别急着扔。剪成条状用双面胶粘在拖鞋底,自制防滑拖鞋就搞定了。我妈现在逢人就炫耀这个发明,虽然看起来是寒碜了点,但确实实用啊。

其次,食用盐可以当应急防滑剂。有次寒流来袭,我发现单元门前的台阶结了层薄冰,赶紧从厨房抓了把盐撒上去。等冰化了再用拖把一擦,既安全又不会损坏地面。不过要注意,这个方法不适合长期使用。

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地毯防滑。很多人家里的地毯会"自己走路",其实在背面喷层橡胶防滑喷雾就能解决。我表妹家那个总移位的地毯,用了这招后就像生了根似的,再也没闹过"离家出走"。

装修时的防滑学问

要是正在装修的朋友,可得把防滑考虑进去。别像我同事那样,花大价钱买了进口瓷砖,结果验收时才发现防滑系数不达标,最后只能全部敲掉重铺。那叫一个肉疼!

卫生间建议选防滑系数R10级以上的地砖,淋浴区最好再做个拉槽处理。我家装修时工人说"现在谁还做拉槽啊,多老土",我硬是坚持要做。现在每次洗澡都稳稳当当的,心里那叫一个踏实。

楼梯踏步的前缘最好做防滑条。见过太多人家为了美观不做防滑条,结果老人孩子下楼梯都得扶着墙。其实现在有种嵌入式的防滑条,既不影响美观又实用,贵是贵了点,但比起医药费可划算多了。

最后说两句掏心窝的

防滑这事吧,就跟买保险似的。平时觉得多余,等意外发生时就悔之晚矣。我姑姑去年在阳台晾衣服时滑倒骨折,卧床三个月不说,光康复治疗就花了小两万。要早知道这样,当初花几百块做个防滑处理多好。

所以啊,看完这篇文章,不妨起身检查下家里的地面。该铺防滑垫的地方铺上,该换的拖鞋赶紧换。毕竟安全这种事,宁可十防九空,不可失防万一。你说是不是?

返回文章列表
相关文章

0